村网通总站 务岗村 440188.nync.com 欢迎您!
杞国,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,国祚延绵1600多年,国君为姒姓,禹的后裔。杞国建国始于夏朝,其间时断时续,具体事迹已不可考。周朝初年,杞国重新建国,自东楼公起,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。直到公元前445年,杞国亡于楚国。
杞国是小国,史书很少有记载,《史记》虽有“陈杞世家”记载陈、杞两国的历史,但对杞国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,而且还特别说:“杞小微,其事不足称述。”这样的小国,在周围强邻的压迫下,被迫屡有迁徙。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,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,后又迁至潍坊坊子区、昌乐,再至潍坊坊子区。
杞国虽小,但也有其重要意义,那就是杞国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后,存有夏礼,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。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,因此孔子感慨道:“夏礼吾能言之,杞不足征也”(《论语·八佾》)原因是:“文献不足故也。”
更重要的是,杞地、杞国、杞人首创的那种,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,也就是杞人忧天的精神,一直影响鼓舞着中华民族去探索宇宙的奥秘,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。
《杞纪》:《杞纪》是记载杞国历史的文献汇编,由(清康熙年间国家文史馆馆员、翰林院待诏张贞纂辑。张贞家住山东省安丘县境内的杞城村(古杞国的旧都 ),故素日留心杞国的史事,凡见史传上有涉猎杞国历史的资料,就统统抄下来保存。积十年之后,至康熙45年(1706)张退休后遂与其子将所积累的资料整理编纂,又历二年(康熙47年)成书。全书共立19目22卷,约30万言。从体例上讲,该书非史非志,只可视为是资料汇编。但该书内容丰富,史料来源广泛,摘取书目440余种,从各方面阐述了杞国的封国、疆域、地理、环境、军事、政治、外交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,为后人研究杞国提供了丰富的史料,故被当时的刑部尚书、著名学者王士祯誉为“体大而思精”,又被当时山东邹平的鸿儒张实居崇为“借他人之笔,以写胸臆之奇文”。
据张贞自述,他作《杞纪》是“述而不作,无一言不出于人”,都是照抄人家的,没有自己的著述。他对所摘取的史料,一字不改,即使是资料互相牴牾,前后矛盾,也不作考注,保持原色,让后人自鉴。这也许是《杞纪》的不足之处,但是瑕不掩玉,它仍不愧为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巨作。孔子曾感叹:“夏礼吾能言之,杞不足征也,文献不足故也。”杞本小国,屡遭侵伐,三迁其都,史籍尽失,而张贞却能在杞亡2000年之后,写出《杞纪》,以填补杞国“文献不足”之空白,堪为一代鸿儒的丰碑,功在千秋。